今年以来,阳泉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运行总体平稳,呈现出营业收入增速稳步发展、营业利润由亏转盈、主要行业发展态势持续向好等特点。
一、规模以上服务业运行情况及特点
(一)总体情况
1—8月,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9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61%,较上月增速下降了0.49个百分点,保持了基本稳定。分行业看,规上服务业九个门类中营业收入实现“4升5降”。其中,增长较快的行业有:房地产业(主要为物业和房屋出租)2955万元,增长85.29%;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644万元,增长46.7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81560万元,增长21.98%;卫生和社会工作516.4万元,增长7.79%;比上年同期下降的5个行业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0686万元,下降23.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956万元,下降22.1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8843万元,下降12.14%;教育1855万元,下降4.9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90691万元,下降1.25%。(详见图1)

图1:1—8月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及增速情况
从上图看出,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速呈现出前高后低的态势,虎头蛇尾的现象比较突出,进入6月份以后,企业通过积极拓展业务领域,不断提升自身造血功能寻求突破,不断加大营销力度等举措,扭转了增速持续下行的趋势,使我市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幅逐步进入稳定区间。
分县区来看,城区、开发区和郊区支撑作用明显。上述三个县区共计拥有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52家,占到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总数的61.9%;1-8月,城区、开发区、郊区等三个县区企业营业收入分别为9.13亿元、4.15亿元和3.68亿元,三个县区营业收入占到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总量的84.9%;从营业收入增长速度来看,盂县增长52.21%,位列各县区之首;郊区增长40.5%,位列第二;平定县增长30.82%,位列第三。
(二)企业营业利润扭亏为盈,税负进一步降低
今年以来,阳泉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积极扩宽销售渠道,着力降本增效,企业效益状况逐步好转。1--8月实现营业利润4002.9万元,扭转了1--7月的亏损局面。同时,今年规上服务业企业实行营改增后,全市84家企业共缴纳各种税金5607.4万元,税负水平由去年同期的4.8%降为今年的2.8%,按照这一水平测算共为企业减轻税负3994.1万元。充分反映了国家“三去一降一补”的政策效应。
(三)从业人员基本稳定,应付职工薪酬小幅上涨
1-8月,阳泉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从业人员平均人数14145人,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应付职工薪酬为39352.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35%。分行业来看,从业人员增长较快的行业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下降较多的行业有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分别为增长35.14%和下降25.52%。应付职工薪酬增长较快的行业有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分别增长42.47%、21.1%和19.77%。
二、服务业发展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营业成本居高不下
1-8月,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成本为15.4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22%。在目前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的9个行业门类中,仅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教育两个行业的营业成本同比下降。84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中,有47.6%的企业营业成本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总体来看,营业成本的增长幅度要高出营业收入增长幅度7.61个百分点,企业毛利润率还处在较低水平,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我市规上服务业提供的高附加值的产品或者服务还很匮乏,营业成本的增加直接侵蚀企业的盈利空间,加大企业的经营压力,影响企业发展。
(二)服务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目前,全市服务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传统服务业比重偏高,新兴和现代服务业的比重较低。一是我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仍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而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能丰富人民群众业余生活的文化艺术业、体育业、娱乐业等生活性服务业单位数量少、规模小、企业发展缓慢,不能形成良好的产业聚集;二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等新兴行业企业体量偏小、缺乏大型企业,发展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不能全面助力全市经济发展;三是服务业整体竞争力不强,高附加值、技术知识密集型为主的现代物流、现代商务服务业、民生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缺乏竞争优势。
(三)行业结构不合理,转型升级步伐缓慢
从目前统计的规上服务业企业行业分布来看,服务业行业之间发展水平差距十分明显,传统业态和模式仍居主导地位。全市入统的规上服务业企业中,传统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为31家、电信企业8家,两个行业的营业收入占到全市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76%。在互联网经济爆发式增长的大环境下,达到规模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也仅有百度一家,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缓慢,影响了全市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三、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助力企业发展
首先,政府需要重点培育具有行业代表性的龙头企业,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现代科技的研究和应用,扩宽发展渠道,形成良好的产业聚集;其次,在税收、技术保障、人力资源方面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积极引进服务业领域高级人才,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助力企业全面发展;最后,在资金方面,为企业提供合理可行的贷款渠道,着力解决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形成良性竞争,培育和发展服务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服务业创新融合,推动新一轮发展
加快服务业与农业、工业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加快服务业发展,发挥其高集聚性和强辐射性的作用,加大信息化建设,推动“互联网+服务业”发展模式,服务业向研发、设计、营销等不同方向发展,扩宽和延长服务业发展产业链;二是在高技术服务业发展中,发挥其对上下游产业的影响,将其融入相关行业的发展环节中,使高技术服务业成为相关产业发展的先锋。